期刊简介

               本刊是由中国免疫学会和第四军医大学共同主办,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科技期刊,属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及美国《CA》刊源。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军医大学

主办单位: 陕西省免疫学会,中国免疫学会

出版部门: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7-8738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61-1304/R

邮发代号: 52-184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5

出版地区 陕西

出版地区 陕西

订购价格 676.00

杂志荣誉 全军优秀编辑奖(96)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 杂志名称: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陕西省免疫学会,中国免疫学会
  • 国际刊号:1007-8738
  • 国内刊号:61-130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全军优秀编辑奖(96)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3年第2期文章
  •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

    一般认为,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是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关于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早有报道,但尚无统一结论,有些甚至相互矛盾[1,2].为进一步证实,PM/DM外周血T细胞亚群是否存在异常,我们应用双色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胞术(FACS)进行了检测.......

    作者:张士发;梁再赋;周丽娟;许静;冯永山;顾绍裘 刊期: 2003- 02

  • 检测Ⅳ型胶原蛋白双mAb夹心ELISA的建立

    慢性肝病通常发展为肝纤维化,常规实验室检查对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敏感性差,且特异性不强.因此,建立一种可定量分析肝纤维化的方法尤为重要.血清Ⅳ型胶原蛋白(COLⅣ)的水平与肝纤维化的程度密切相关,并可作为肝纤维化早期诊断指标之一[1,2].因此,我们采用两株抗COLⅣ的单克隆抗体(mAb),建立了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适于临床检测血清COLⅣ水平的双mAb夹心ELISA法.......

    作者:姚敏捷;黄汉朝;梁兆祥;李艳 刊期: 2003- 02

  • 真核表达骨形成蛋白的条件优化

    重组人骨形成蛋白-7(rhBMP-7)在体内和体外都显示了高效的骨诱导活性[1].可刺激成骨细胞、类成骨细胞及已分化的人骨细胞,促进其增殖和胶原合成以及细胞中碱性磷酸酶增加.在长期培养基中可使胶外基质钙化性的诱导原始成骨祖细胞的定向分化.本组实验主要探索体外培养条件下骨形成蛋白-7(BMP-7)在真核细胞(CHO)中的表达,通过逐渐增加氨甲蝶呤(MTX)的浓度筛选克隆,得到高表达的单克隆细胞株.......

    作者:张翠;韩金祥;宋长征;李腾国;张忠玲 刊期: 2003- 02

  • 人肝癌组织中p53与HSP70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人肝癌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p53的相互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从12例肝癌组织中筛选HSP70与p53均呈阳性表达的标本,并以免疫共沉淀法提取之.然后用SDS-PAGE及Westernblot分析双阳性标本中两种蛋白的存在形式.结果: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到12例肝癌组织中有3例为双阳性,用抗HSP70mAb免疫共沉淀的样品,可检测到p53蛋白.用抗p53mAb免疫共......

    作者:崔崇伟;杨守京;刘雁平;刘彦仿 刊期: 2003- 02

  • G-CSF对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比例的影响

    目的:了解G-CSF对小鼠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亚群比例的影响.方法:以不同剂量(0、5.0、10.0或15.0μg)的G-CSF,分别皮下注射于BALB/c小鼠,连续6d,每天1次.第6天分离外周血D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1(CD11c+CD8a-)和DC2(CD11c+CD8a+)的比例并计算其绝对值.结果:经不同剂量的G-CSF刺激后,外周血DC1的绝对值无显著变化,而DC2的绝对值增加......

    作者:周景师;窦科峰;孙凯;付蓉;李海民;张福琴 刊期: 2003- 02

  • 重组抗体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实施将导致对人类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即破译人类基因组意味着绘就一张生命之图,它将为疾病的诊断、新药的研制和新疗法的探索带来革命性的进步,因此被认为是当代生命科学的一项伟大的科学工程.20世纪末,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重点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序列,目前已接近完成.知道了基因图谱下一步做什么?人们认为:知道了基因图谱,还需要经过下面几步,人类对生命的认识才能有根本性的变革.......

    作者:沈倍奋 刊期: 2003- 02